圖為美國總統奧巴馬。
  中新網9月29日電 美國總統奧巴馬自從對“伊斯蘭國”(IS)極端武裝宣戰以來,已經帶領盟友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武裝發動了多輪空襲。然而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29日發表專欄文章指出,奧巴馬在敘利亞開展軍事行動打擊“伊斯蘭國”的動作,仿佛一天比一天麻煩。美國似乎是在推進一項不確定的任務,目標不明確、時間表不得而知、戰術語焉不詳、盟友也並不可靠。
  分析稱,奧巴馬最初對行動的限定是合理的,即與盟國聯手採取有限的舉措,削弱“伊斯蘭國”,而且奧巴馬勸告人們不要有太多期待,也明確地瞭解有多少方面可能出錯,這些都令人鼓舞。
  然後事態就急轉直下。一位“高級政府官員”在白宮網站上發佈的簡報中解釋說,沙特阿拉伯是對抗IS的好伙伴,因為“沙特阿拉伯與敘利亞有很長的邊境線接壤”。
  實際上,沙特阿拉伯與敘利亞並不接壤。要是白宮想要與一個自己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國家開戰,千萬要心懷警惕。
  文章稱,奧巴馬政府最初一直在迴避“戰爭”一詞,但後來還是放棄了各種委婉語。奧巴馬政府在多個場合宣佈,我們即將插手的事情,說到底的確是戰爭。
  令人困惑的最新問題涉及地面部隊。奧巴馬上周似乎排除了地面行動的可能性,稱美國軍隊“不會承擔作戰任務”。然而沒多久,參謀長聯席會議(Joint Chiefs of Staff)主席馬丁·E·鄧普西上將(Gen. Martin E. Dempsey)說,如有必要,他會建議“動用美軍的地面部隊”。
  文章評論稱,奧巴馬這樣做讓那們這些基本上認同他外交政策的人很難受。所有這些動作感覺都很混亂、信息不足、毫無章法——就像《紐約時報》的一篇社評所警告的,很可能像是個滑入泥潭的斜坡。
  當然,旁觀者批評走鋼絲的人時顯得很輕巧。如果謹慎實施,而且與遜尼派盟友的空軍共同開展,那麼可以認同奧巴馬授權空襲敘利亞的核心方案。但美國擊敗IS的意願,總不能比直面ISIS威脅的國家還熱切,可美國現在就是這樣的。
  美國介入的前提必須是伊拉克組建包容性的政府,好讓遜尼派部落對抗IS。要想介入,也需要爭取土耳其的合作,從而破壞IS的融資;還需要組建社交網絡部門,對抗IS的宣傳;組建網絡戰部門,打探IS的情報、擾亂其運作,並搜集其他情報,監控那些可能回國的外國作戰人員。
  奧巴馬提出,國會應當為敘利亞自由軍(Free Syrian Army)的一些指揮官提供資金和武器支持,以此抗衡IS。這種思維是正確的,一些作戰人員加入IS,只是因為那邊薪水更高。
  美國之所以應當資助敘利亞叛軍,部分原因是過去袖手旁觀的政策失敗了,而且導致了問題的加劇。已經有20萬敘利亞人喪生,約旦和黎巴嫩的穩定也受到了破壞,極端主義勢力有所增強,伊拉克現在事實上已被肢解,雅茲迪人、基督徒和其他少數族群受到了殘暴對待。
  問題在於IS的斬首行動引發的警覺和反感,產生了一種要倉促干預的衝動,於是有些人希望美國不能再旁觀,要直接跳進亂局當中——甚至還要派遣地面部隊。這樣做可能會激怒民族主義者,得不償失。
  儘管本文作者審慎地支持空襲,但是必須承認存在如下風險:
  首先,空襲幾乎不可避免地意味著會有平民意外傷亡。IS會放出兒童受傷的視頻,宣稱美國是在與伊斯蘭開戰。這就可能激發起從非洲到亞洲的極端團體。
  其次,敘利亞戰事的加劇,可能會讓更多難民流向約旦、黎巴嫩和土耳其。如果美國無意之間破壞了約旦的穩定,但未能擊敗IS,那麼結果將是悲劇性的。
  第三,IS錄製斬首的視頻並公佈出來,完全有可能只是為了引誘美國參戰。如果對IS在敘利亞的據點拉卡實施轟炸,很難不造成平民傷亡,而IS或許在盤算,可以借美國的攻擊招募新人、贏得聲譽和影響力。
  對於國內外面臨的諸多巨大挑戰,美國所能起到的作用,或許比在敘利亞更大。幾個月前,我們對尼日利亞的一個恐怖組織產生了警覺,這個名為博科聖地(Boko Haram)的組織綁架了數百名女學童,還威脅把她們作為奴隸賣掉。那些女孩還沒有找到,博科聖地甚至在尼日利亞北部奪取了更大的地盤。美國不要因為過於關註ISIS,就分散了對其他威脅的註意力。
  文章稱,軍事力量只是一種工具而已。有時候它能輓救生命(科索沃、伊拉克禁飛區),有時候會讓人送命(伊拉克、越南)。敘利亞可能是動用軍力的正確場合,但必須要像面對著黃燈一樣謹慎,不能以為綠燈已經亮起。
  現在看來,美國似乎是在推進一項不確定的任務,目標不明確、時間表不得而知、戰術語焉不詳、盟友也並不可靠。上述問題有一些是不可避免的,因為外交政策常常是在迷霧中制定的,但如果白宮至少能在地圖上找到敵人的位置,或許還能讓人放心一些。
(原標題:奧巴馬應對IS令人不敢恭維:目標不明確戰術混亂)
(編輯:SN146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b80vbir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